产业动态

网站首页 正文

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9-11-29

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索  引: 330481-019-030100-2017-000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责任部门: 市商务局

生成日期: 2017年05月10日

 

名  称: 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文  号:

责任科室: 办公室

 

内容概述:

   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开放型经济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在外贸、投资、金融、服务外包等各方面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和全球资源配置,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的综合体系,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在中央和浙江省、嘉兴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在海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宁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良好成绩,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嘉兴乃至全省走在前列。

  十三五时期,是海宁经济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走出三期叠加挑战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冲刺阶段。分析总结海宁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海宁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未来五年海宁开放型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战略思路做出规划,对于进一步发挥开放型经济在海宁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全面带动作用,加快海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海宁经济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鉴于此,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阐明海宁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是指导海宁市“十三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属于海宁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制定依据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家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嘉兴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本规划所指的“开放型经济”,涵盖商务、发改、经信、交通、科技、教育、外事、文化、金融、环保、卫生、工商、海关、检验检疫、旅游等领域部门相关职责内容。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宁开放型经济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充分发挥了“开放带动”的全局作用,实现了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态势,经济质量明显提升,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的提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现实基础。

  1.对外贸易总体稳健增长

  “十二五”期间,在国际市场低迷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海宁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尽管增速趋缓,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出口总额达到51.5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9.2%。出口基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皮革、经编、家纺、新能源4个省级出口基地和12个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海宁皮革城被认定为商务部首批试点的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被商务部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海宁外贸经营队伍进一步扩大,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培育成效显著。2015年,海宁正式启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级试点工作,对吸引国外采购商集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推动专业市场功能完善和升级,创新外贸方式具有积极作用。跨境电商初见成效,以海宁皮革城为代表的流通企业开始搭建专业性、垂直型网络交易平台,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了95%以上,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协会辅导的良性发展格局。

  2.外资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海宁不断丰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外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达181家,合同利用外资33.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3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年均增长20%和11%,单项合同利用外资平均规模由2010年的1255万美元增至2015年的2656万美元。全市累计批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35个,其中,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0个。引进世界500强或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外资项目6个,超亿美元生产性项目12个,招大引强项目居嘉兴首位。

  截至2015年末,一、二、三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分别为0.47%、53.98%和45.55%,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外资的开发区集聚效应明显,全市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量占全市总量的70%和74%。

  3.对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

  海宁企业对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能力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土地、环境、要素等资源紧张和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等困难。“十二五”期间,全市核准对外投资项目57个,投资金额达3.29亿美元,涉及农产品种植、经编、家纺、皮革生产、家具制造等行业。海宁企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设厂、组建经贸合作区、合作开发等多种模式“走出去”,有效地拓展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使海宁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融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

  4.服务贸易发展持续加速

  海宁服务贸易起步虽然较晚,但已初具规模,涉外旅游、对外经济合作、国际物流等跨国服务交换日益扩大,其中,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从2011年的368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9943万元,离岸服务外包接包的执行金额从2011年的9.89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966万美元,呈高速增长态势。服务外包平台建设有效推进,2012年,首家嘉兴市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经编总部商务区)获批,并成立了市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综上,海宁开放型经济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显著成绩,并积累了以下成功经验:一是通过创新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招商成效。坚持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给予充分重视,创新设立市投资促进中心,组建市级专业招商队伍,建立市级领导联系、试行招商人员企业化管理等体制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全市招商选资成效。二是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民间动力。海宁作为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并获全省推广。继续拓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范围,推动企业加快转型,推动金融要素创新聚合,优先保障了优质企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外贸、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政策使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民间动力逐步得到释放,使市场机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三是通过紧盯国家开放战略实现创新试点的精准对接。海宁积极对接国家开放战略,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型建设机制。成功启动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加快了贸易转型升级步伐。海宁中国皮革城获批国家首批内外贸结合试点市场和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为海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争取到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宽了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空间。四是依托大平台和大项目带动整体经济开放水平提升。海宁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出口基地管理机制不断完善,4个省级出口基地及12个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基地,这些大平台和大项目为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力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升级和拓展。

  当然,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外贸易方式相对单一,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海宁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还不够理想。贸易方式仍以传统进出口方式为主,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刚刚起步,跨境电商和海外仓等新型贸易方式运用还不够充分。进口贸易规模较小,结构尚需优化,进出口贸易尚不均衡。二是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外资企业带动效应不佳。外商投资的产业聚集程度不够集中,没有能够形成地方招商产业的鲜明特色。外资来源地结构不够合理,实际利用外资香港地区占比过高。引资方式有待创新,通过境外上市、海外并购基金运作、PPP等方式实现利用外资仍然较少。三是对外投资整体水平不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偏弱。对外投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产业以产品制造、销售、资源开发为主,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不强。四是服务外包基础相对薄弱,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海宁“融杭接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尚未有效发挥,外包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不能有效对接国际服务外包分工体系,不具备承接高端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速或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从国内看,新常态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预计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当然,新常态也面临新机遇,要通过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改革发展,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1.国内外环境

  ——国际经济环境将持续深度调整与变化。“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熊彼特创新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内在增长机制必将进一步调整和重构,推动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创新动力难以形成新的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局势仍将持续。经济全球化水平提升将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继续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持续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形式多样化,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十三五时期,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面临深度调整,呈现一些新趋势,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调整。美国主导的TPPTTIPTISA等引致国际经贸规则发生重大变化,将倒逼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凸显新常态特征。当前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凸显,要素成本优势衰减,传统动力减弱,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特征:一是速度换挡,当前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国内经济平均增速比十二五时期有所放缓,保持在7%左右;二是调控趋稳,新常态下国家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的基调不会变,宏观政策调控的连续性、稳定性不会变,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有利;三是动力转换,经济发展将逐步从传统内外需拉动转向供给侧推动,以新型供给创造新型需求;四是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节奏会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迈入新阶段。海宁所属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世界级的经济区,未来仍将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和引领区域、国家优势产业的集聚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江浙沪合作机制日趋成熟,长江经济带开发快速推进,周边区域将形成极点带动、区块竞合、产业协调的新型区域合作发展机制。

  海宁地处上海、杭州两大都市交接点,位于“长三角海上丝路经济走廊”起点。随着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海宁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与周边区域一体化水平将得到提升。周边有大面积海域、众多港湾,舟山群岛新区、上海自贸区、杭州跨境电商实验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改革开放试点,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海宁可以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沿江沿海经济。

  2.机遇和挑战

  ——三大机遇。一是国际产业机遇。全球产业调整和再平衡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崛起,科技革命步伐加快,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海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后来居上的机遇。二是国家战略机遇。我国着力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开放格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开发战略正在深入实施,为海宁开放型经济的提升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三是区域一体化机遇。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扩大了海宁“融杭接沪”的空间,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大桥和钱江隧道三条通道的开通,高铁网络以及城际轨道的建设,浙大国际校区、百里长廊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使海宁与上海、杭州的“同城效应”日趋明显。

  ——四大挑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有待突破。县域经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突出表现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对高端生产要素吸引力不强,在招商引资和优势项目等方面,面临桐乡、余杭等周边县市区的激烈竞争。二是产业转型面临严峻挑战。皮革、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要素投入不足。新兴产业发展较慢,服务业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色优势不够突出。三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较为缓慢,仍处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原有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弱化,新的持续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四是企业面临的资源环保和人工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海宁的资源禀赋逐渐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此外,全球政治格局调整,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社会转型等方面也对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了潜在的挑战。

  二、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战略,围绕建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先行市的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决策,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经济国际化战略,着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率先建成“两富”“两美”现代化海宁,打造海宁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全面开放。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推动开放空间由开发区向全市、由线下向线上延伸,积极有序推进以战略新兴行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全面开展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企业经营、城市发展、要素配置等各个层面的国际化,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创新驱动。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加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探索和创新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模式、新平台,创新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结构,推动产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延伸,加快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协调发展。坚持自主开放、对等开放,秉持平等互惠原则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在注重引进来的同时,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贸与外贸协调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市场导向。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发挥市场在海宁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后盾,充分依靠和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支持企业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全球范围吸纳和整合市场、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提升海宁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3.总体思路。

  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是“1156战略

  ——1个总目标:构建海宁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保持海宁在嘉兴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领军地位,保持海宁开放型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建成开放型经济强市。

  ——1张金名片:大力发展海宁时尚产业,进一步提升以海宁中国皮革城和中国皮革之都为代表的时尚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皮革产业为龙头,整合皮革、经编、家纺产业,拓展时尚产业链,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将海宁打造成为世界皮革之都、知名时尚产业基地。

  ——5大战略重点:外贸转型升级、外资优化拓展、走出去步伐加快、服务贸易能级提升、重点开放平台整合开发。

  ——6大开放平台:企业开放发展平台、中外产业合作平台、对外贸易便利平台、境外跨国投资平台、改革开放试点平台、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二)主要目标。

  1.总目标。

  “十三五”时期,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保持,一个率先”,即保持海宁在嘉兴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领军地位,保持海宁开放型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建成开放型经济强市。

  2.具体目标。

  ——外贸增长质量提高,外贸方式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市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优化主体、市场、商品和贸易结构,提高外贸核心竞争力,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大幅提升。努力实现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转变。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7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

——外资来源多元化,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十三五”期间,引资结构更加多元化,突出有效投资,引导外资在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增加投资比重,实现“量质并举”。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和总投资超亿美元外商投资生产性项目20个。

1:海宁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体系

单位

2015

指标

2020

指标

年均增长率(%

期末比十二五末增长(%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8.56

71

4

22

出口总额

亿美元

51.55

66

5

28

直接利用外资

5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亿美元

[17.32]

[20]

15

引进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和总投资超亿美元外商投资生产性项目

[18]

[20]

11

对外投资

5年对外投资总额

万美元

[38645]

[50000]

29

5年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总额

万美元

[19325]

[20000]

3

服务贸易

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万美元

966

3000

125

311

跨境电子商务

跨境电商出口额

亿美元

3

  注:以2015年数据为基数;[]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其他总额为期末年数据;本规划设定目标为预期性目标。

  ——“走出去战略有效推进,外源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十三五”期间,不断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业务持续稳定发展。2020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达到80个以上,中方对外投资总额达到5亿美元以上,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2亿美元以上。

  ——服务外包规模扩大,服务贸易发展加速。构建以智慧城为主体,高新区、科创中心、尖山新区、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为支点的一园四点基本格局,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贸易发展基地。2020年,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3000万美元以上。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速,互联网+外经贸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把跨境电商发展成为海宁进出口新的重要增长点,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全市跨境电商企业达到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出口额达3亿美元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一)主要任务。

  1.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新型贸易方式。

  加快推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向“优进优出”方向转变,大力培育构筑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加快推动皮革、经编、家纺、包装、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传统产业出口产品档次,大力推进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外贸出口。推进市场多元化,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扩大对东盟、中东、东欧、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海宁产品、企业和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步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消费品进口,实现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的均衡发展。

  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善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争做到业务流程更优化、部门管理更规范、风险防控更严密,为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支持。以皮革、家纺产品为重点,不断拓展市场采购交易产品范围,拓宽交易产品来源地范围,将海宁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国际贸易采购中心。加快跨境电商试点建设,融入以杭州为龙头的网上丝绸之路核心功能区,力争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2.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创新外资利用方式。

  不断优化外资结构,重点引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资项目;扩大服务业引资规模,大力引导外资投向研发、金融、中介咨询、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外资来源结构,重点引进北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项目,持续引进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等周边的先进项目,积极引进东盟及其他地区的优势外资项目。

  以引进直接投资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引进相关外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外资以兼并、收购、参股、融资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与海宁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海宁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海宁上市公司治理绩效。支持海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对外投资企业在投资目的地开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活动。注重引资引智相结合,构建项目—引智—基地”三位一体、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新模式,形成以项目带引智、以引智促项目、以基地聚人才的良性互动引资机制。

  3.贯彻国家开放战略,拓展外经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和引导皮革、服装、家纺、家居等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采取境外经济合作区、境外海宁产业园等方式合作对外投资,建设海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农、矿业资源合作开发基地。深度融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与我国签订自贸协定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往来。切实增强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贸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并创新合作方式。

  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海宁工程企业在钢结构、电站建设等领域的优势,带动相关设备和产品的出口。积极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扩大对外投资规模。鼓励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模式,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以引进技术为主的技术贸易,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融入国际技术研发市场。

  4.集聚发展优势行业,提升服务贸易能级。

  积极抢抓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国家鼓励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充分发挥海宁“融杭接沪”的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服务贸易平台建设,突出发展重点行业,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外包产业规模,提高贸易综合服务水平。

  集中资源优势,优先推进优势行业服务外包发展,提升海宁服务外包产业能级。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引导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提高海宁承接国内外高端外包的能力。海宁经济开发区着重发展服装设计、国际物流等领域服务外包;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重发展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领域服务外包;海宁中国皮革城着重发展皮革设计、电子商务等领域服务外包;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着重发展经编面料研发、花边设计、金融、跨境电商等领域服务外包;盐官旅游度假区着重探索发展旅游服务O2O相关领域服务外包。

  5.统筹发展开放空间,建设特色开放基地。

  统筹协调海宁经济开发区、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和盐官旅游度假区五大发展平台建设。与周边相关区域开放经济平台协调发展,积极对接舟山新区、上海自贸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开放发展大平台,积极承接周边改革试验区的溢出,学习和借鉴相关改革成果经验。

  继续把海宁经济开发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的重中之重,实施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工作。进一步提高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对外开放水平,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大外贸出口,建设高水平皮革和时尚产业对外开放平台。以长安镇省级小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小镇,积极主动承接杭州产业转移,突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国际物流的主导行业地位。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要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经编之都的目标,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技术改造,走高端化、差异化之路,提升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建设水平;盐官旅游度假区要利用钱江潮涌资源,转变投资结构,优化业态,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休闲度假产业和体育运动产业,大力吸引国外游客,打造成为长三角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二)重点举措。

  1.拓展企业开放发展平台。

  ——提升拓展企业会展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宁潮国际博览会的功能,充分挖掘潮博会的集体展示功能和服务能力,做实浙江时尚产业基地展示馆、时尚科技馆、时尚创意生活馆、时尚服饰馆、时尚设计馆五大板块,举办国际国内品牌秀、时尚创意品秀、新锐设计师作品秀、企业新品秀四大秀场,打响“海宁•潮你走来口号。皮革、家纺、经编、时装等时尚创意产业要借力潮博会平台,丰富“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等内容。出台会展项目管理办法,坚持扶优扶强、梯队培育,对现有会展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重点发展专业会展,探索新型会展模式,融合发展旅游、交通与会展产业。

  ——发挥商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的协调和服务功能。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引导企业抱团“走出去”,支持皮革、家纺、时装、经编企业进行国际交流、参访,特别是发布国际产业信息,组织企业参与国际会展、投资洽谈等。

  2.创建中外产业合作平台。

  ——国际特色产业园。按照“合作目标立体化、园区品牌高端化、合作业态多样化、项目合作深度化”的要求,采用中外企业共建和产业联盟等形式,继续大力发展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国际合作园,在海宁经济开发区和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区块内创建若干中外合作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海宁经济开发区要加强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协会、企业合作,在国别产业园建设上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形成深度招商网络和精准引资机制,成为海宁产业开放的桥头堡。

  ——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国际先进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国内外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跨境电商应用企业、跨境电商服务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拓展跨境电商产业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提高网络经营的盈利能力和营销水平。在海宁经济开发区、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等区域打造B2B跨境电商园区,建立与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的对接机制,紧跟杭州跨境电商改革发展步伐。

  ——皮革时尚小镇。以海宁中国皮革城为核心,引进丹麦、意大利等国外资皮革企业,共建高端皮革产业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皮革时尚小镇,重点建设八大项目,即时尚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区、国际时尚品牌馆、总部商务区、设计师梦工厂、皮革科创中心、国际时尚休闲园和时尚风情街,计划2017年完工,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打造以休闲购物为主,同时涵盖科研、设计、秀场、自主品牌孵化、创新人才培育等功能的皮革全产业链,形成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时尚产业新天地,建成全球皮革之都

  3.完善对外贸易便利平台。

  ——探索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跨境电商试点为契机,以对接国际规则为目标,力争将海宁建设成为落实自贸区举措和自贸协定的排头兵。加快推进与国际通行贸易规则接轨,在进出口检验检疫、通关、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吸收上海自贸区等改革试点成果。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和建设,实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全面融入海关全国通关一体化网络,实现互联互通。鼓励企业未来利用综保区平台开展保税加工和国际贸易业务。

  ——全力推进“海宁港”建设。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建设海宁国际集装箱港区、海关监管场站、保税仓储区等;加快海宁港区尖山作业区和海昌作业区建设进度,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为海宁的一般进出口业务、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提供便利化的检验通关服务;加快进口食品城建设,逐步健全业务环节,着力打造长三角知名进口食品购物交易中心。将海宁港融入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长三角出海通道网络的重要节点。积极与上海洋山港、乍浦港、舟山港、北仑港等开展多种合作,融入宁波·舟山港的开放平台,建设一条南北双向辐射的经济走廊。

  4.开拓境外跨国投资平台。

  ——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加大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中国家纺城等专业市场“走出去”力度,增加市场连锁网点,丰富市场产品,提高皮革、服装、家纺、家具等产品渠道掌控能力。依托海外连锁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海外体验店、生活馆等终端营销网络和渠道体系。促进境外营销网络与跨境电商互动发展,通过跨境电商的建设丰富营销网络。

  ——创建境外产业园。多种方式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境外工业园、境外出口加工区、境外科技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自由贸易区。在创办方式上,可采取海宁企业主导型、东道国政府主导型等模式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在具体项目安排上,以皮革城为龙头,建立海外皮革产业园;以海宁经济开发区时尚企业为主体,建立海外时装产业园;以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企业为主体,建立海外经编产业园。在产业选择上,以海宁生产能力富余并且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以及对土地、低端劳动力成本要求比较高的产业为主体,特别是低端纺织和服装制造等产业。在国别地区选择上,在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的国家和地区,以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利用其与欧美市场之间的贸易互惠政策为目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以利用东道国土地、人力等资源为目的;在发展水平更高的发达国家,以利用其高端要素加速海宁产业转型升级和占有市场为目的。

  ——建立海外仓储。依托海宁中国皮革城、家纺城等专业市场和海派国际、卡森、慕容等企业,设立10万平方米以上的皮革家纺行业的海外仓,既服务于一般贸易,也服务于跨境电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时装、经编等产业的海外仓。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提高库存盘点、货物分拣、SKU条码类别等库存管理技术;加强与第三方仓储货物运输代理的沟通和协调,合理确定结算费用基准。海外仓储优先选址在世界各主要贸易区,并将其作为全球贸易的订单执行中心。

  5.深化改革开放试点平台。

  ——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打造国际贸易采购中心。根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完善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争做到业务流程更优化、部门管理更规范、风险防控更严密,为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支持。

  ——着力推进跨境电商试点建设。加快海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经编产业集群省级跨境电商发展试点。积极对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逐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建设方案。发挥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有效整合全市电商资源,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地方特色网上平台,继续鼓励企业入驻速卖通、亚马逊、敦煌网等优势平台,提升海宁品牌市场占有率。做好电商人才培育平台,继续开展海宁电商大讲堂,强化电商人才培训,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6.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以浙大国际校区落户海宁为契机,构建国际人才合作大平台。深入推进浙大国际校区与海宁企业的合作,强化海宁产业发展与浙大国际校区人才引进的融合互动。依托海宁中国皮革城,组建“海宁国际皮革技术学院”;引进欧美皮革设计人才、电商人才等,重点引进归国留学人才、外国留学生里面的高技能和工匠型人才,加大资助力度,为其提供3-5年的创业创新保障;设立顶尖人才、创新产业团队、产业领袖、技术领军人物等资助扶持基金,并提供家属随迁、子女入学、医保等生活便利条件。

  ——外经贸人才队伍培养。按照“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加强对外开放管理部门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创新外经贸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吸收适应新常态下海宁开放型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重大项目

  根据开放型经济建设目标,围绕本规划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确定“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中外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项目”和“海宁港(市场采购贸易海河联运综合配套项目)”为海宁市“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同时,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加快其他项目的建设进度。

  (一)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根据“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大海宁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培育电子商务主体,切实加快海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根据海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本着节约资源、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园区建设项目”要引进优质大型项目,建设高水平的电商平台,同时提升改造现有基础设施。本项目“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具体包括2个电商园区,即皮革城跨境电商园和马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1.海宁中国皮革城跨境电商园。

  在皮革城的基础上投资3000万元实施提升改造,提高硬件设施和软件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皮革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电商业务。发挥“漂洋过海”等既有项目的市场优势,积极鼓励创新业务模式,扶持创业型新的跨境电商主体,打造成为集线下展示、线上交易、内外贸融合发展、国内外皮革产业交流合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平台。

  2.海宁(马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海宁(马桥)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以智慧城为载体,以引进跨境电子商务B2B企业和服务商为重点,打造成为海宁市跨境电子商务B2B示范园区。

  两个电商园区在十三五期间的建设任务完成后,预期海宁跨境电商将得到长足发展,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将得到明显提升,为海宁皮革争创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奠定坚实基础。要进一步发挥体制和政策优势,力促海宁的跨境电商产业在浙江乃至全国位居前列。

  (二)中外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项目。

  中外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海宁开放经济深化发展和现有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这一重大项目的建设旨在进一步集配置聚海宁开放经济建设中的优质要素,提高国内外相关产业高端要素的配置效率,发挥相关产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和综合效益。本项目“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包括两个中外产业合作园区,即海宁高新区中欧产业园和海宁国际装备制造产业园。

  1.海宁高新区中欧产业园。

  该项目选址于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起启潮路,南至安澜路,西起创智路,东至一号直河,规划总面积266668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0000万元。园区定位为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定制化、多功能化的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园区,努力打造主导产业完整产业链,掌握价值链高端和核心环节,建设成为嘉兴和浙江省新一代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海宁高新区高水平崛起发挥引擎带动作用。

  2.海宁国际装备制造产业园。

  该项目选址于经济开发区北区谷水路西延区域,总规划面积约700亩。一期规划于环西二路两侧、湖盐线以南、谷水路以北区域,规划面积约480亩,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3亿元。园区定位为国际化和高端化的国内一流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园区,吸引相关的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入驻,一期拟引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不少于15家,实现产值超20亿元,税收达1亿元。

  (三)海宁港(海河联运综合配套项目)。

  该项目建设目标为依托海宁市杭平申航道、京杭运河二通道、嘉绍高速、沪杭高速、杭浦高速、沪乍杭铁路(规划)等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建成具备海关监管、金融、物流、产业链融合等综合功能的国际市场贸易项目和公、铁、水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为浙北地区重要的河海联运枢纽。

  项目已开工建设杭平申航道、海昌国际集装箱码头、尖山作业区等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后续通过海昌货运综合枢纽(杭平申海昌作业区、星光作业区、公用码头作业区)、运河二通道许村作业区综合货运枢纽、六平申尖山综合货运枢纽、各镇(街道)十四个码头、杭平申、京杭运河二通道及辛江塘航道等建设内容的推进,对接浙江省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四大交通走廊”规划,服务海宁产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开放意识,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外开放意识。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海宁开放型经济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浙洽会、浙商大会等省级投资洽谈平台,推介海宁开放型经济的优势项目,在“浙江开发区路演(上海站)”的基础上,开展海宁开放平台的全球路演。着力构建综合高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和运转顺畅的部门联动体制。组建海宁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领导和统筹,发挥各镇(街道)、各部门和行业协会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纵横交错、有序联动的开放型经济共促机制。坚持开放型经济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全体干部合力抓的良好氛围。完善部门联动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商务与发改、经信、市场监管、财政、金融、外事、科技、旅游、文化、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增强开放型经济协作推动能力。

  (二)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体系,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夯实制度基础。全面推行开放经济便利化措施,建立健全简化透明的审批制度、便捷高效的服务制度和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探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减少和取消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全面落实对外投资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优化市场准入管理方式,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监管标准规范制度建设,加快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

  (三)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服务保障。

  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信息等政策手段,努力构建立体式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灵活运用出口贷款、出口退税融资、出口信保等方式,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完善招商选资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外资进入海宁优势行业和新兴战略行业。根据国家对外投资领域改革进度,逐步放宽对外投资核准条件,简化对外投资程序。不断完善地方政策,配套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力促进产业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推动企业获得安全、环保等方面认证。加强外贸外经预警工作,完善由市场、行业协会、企业和媒体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预警机制。通过信息咨询和政府间合作指导,帮助企业避免对外投资政治经济风险较大的区域。不断完善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体育、城市合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四)优化要素配置,完善要素体系保障。

  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土地、信贷、科技等要素向开放型经济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排序机制、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腾笼换鸟”激励倒逼机制和便捷高效的要素交易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外经贸领域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开放平台集聚,优质要素向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型中心企业集聚。

  探索金融创新,扩大金融资源供给。创新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适应的高效贸易金融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内保外贷、境外融资贷款等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探索和规范发展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以及金融服务高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完善本外币兑换业务,探索与小微贸易相适应的货币兑换措施,合理布局兑换网点。

  着眼于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着眼于激发各行业人才创业、创优、创造的热情,以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重点,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包容,以市场导向和市场驱动的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优先针对领军力量制定精准引进、培养、使用的宽松政策环境。

  (五)做好监测评价,健全激励约束保障。

  将开放型经济的考核评价、政策扶持及配套服务向吸纳就业多、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广、技术创新强、环保节能高的领域倾斜,全力推动外经贸工作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在集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与高端产业上的积极作用。对外贸易方面,在确保外贸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侧重考核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服务贸易的比重;外资利用方面,侧重考核外资项目的质量效益和技术含量,提高高新制造业、服务外包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提升外资项目增资扩股比重、投资密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外投资方面,鼓励企业发展有助于海宁产业链升级、有助于海宁获取战略资源、有助于海宁提升开放经济层级的大型项目;服务外包方面,对优先发展行业和重点开发平台,制订总体发展目标年度任务。根据目标,对有关部门和企业制订具体考核制度与奖励机制。

  附件: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建设“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

附件

海宁市开放型经济建设“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序号

具体建设园区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期限

“十三五”投资(万元)

投融资

方式

项目阶段

项目前期

工作计划

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责任单位

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

海宁中国皮革城跨境电商园

在海宁皮革城现有基础上实施升级改造,提高跨境电商业务所需硬件保障和服务保障

2016-2020

3000

自筹、财政补助

实施类

项目区块

划定

符合规划

皮革城管委会

2

海宁(马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依托海宁智慧城,引入运营主体实施升级改造,完善跨境电商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2016-2020

2000

自筹、财政补助

实施类

项目区块

划定

符合规划

经编产业园区、业主单位

中外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项目

3

海宁国际装备制造产业园

机械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办公、展示

2016-2020

130000

自筹、商请银行贷款

实施类

项目方案

设计

正在调整规划

经济开发区

4

海宁高新区中欧产业园

引进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业

2016-2020

180000

外商独资或合资

实施类

启动规划

设计招商

正在调整规划

高新区(长安镇)

海宁港(海河联运综合配套项目)

5

海宁港(海河联运综合配套项目)

建设海昌货运综合枢纽、运河二通道许村作业区综合货运枢纽、六平申尖山综合货运枢纽、各镇(街道)十四个码头,以及杭平申、京杭运河二通道、辛江塘等航道。

2016-2025

383000

自筹、财政补助

实施类

前期规划

符合规划

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发展局、市交投集团、中远普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