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网站首页 正文

关于印发嘉兴市“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0-12-30
发布日期:2020-12-24           来源:市经信局浏览次数: 320字号:[大 中 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关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精神,加快推进我市“五大”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现将《嘉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等“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2月23

 

 

 

嘉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嘉政办〔2020〕8号)和《关于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嘉转升〔2020〕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我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培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做强做优现代纺织产业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化、时尚化、绿色化“三化转型”,构建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现代先进纺织产业集群。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先进化纤、高端纺织、绿色印染、时尚服装“四位一体”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影响力和竞争力取得较大提升。现代纺织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0亿,形成化纤、织造、印染、家纺服装等一批产业链明显、企业集聚度高的产业基地。培育1个千亿级、2个5百亿、5个100亿级的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创新研究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三、重点方向

(一)以桐乡、海宁为基地,重点发展化纤等纺织基础新材料。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高性能、差别化纤维,积极开发复合材料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千亿级产业基地。

(二)以海宁、桐乡、秀洲、平湖为基地,重点发展时尚服饰。依托重点时尚企业,大力发展个性定制、众包设计、协同生产,着力打造时尚自主品牌,积极引进优质品牌和国际品牌,推进我市时尚服饰服装皮革产业向高端品牌化发展。

(三)以秀洲、海宁、桐乡为基地,重点发展高端纺织。加快研发先进纺织技术和高端面料产品,围绕个性化服装、汽车装饰、家装、环保和医疗用纺等领域,推进个性化定制家纺,加快拓展家纺产品应用范围,形成特色品牌。

四、主要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濮院毛衫时尚和海宁许村纺织两个全国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行区试点,发挥中国布艺、经编、羊毛衫、化纤、家纺布艺、植绒纺织、绢纺织、静电植绒、织造、毛衫名镇等十大纺织行业中国名镇(城)作用,打造全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海宁现代纺织产业以马桥、丁桥、斜桥三桥联动发展经编产业,许村发展家纺产业,经济开发区发展皮革(服装)产业;嘉善以印染、纽扣、植绒行业为重点,不断引培优势企业、加快品牌培育、数字化改造;平湖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区和新仓镇为重点,大力发展羽绒服、职业装、运动服、皮装、茄克、棉衣、风(雨)衣等服装;桐乡以洲泉、濮院为重点,重点发展化纤和时尚产业,推动产业向“高新化、智能化、集群化、专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秀洲以王江泾“中国织造名镇”、洪合“中国毛衫名镇”为中心,发挥嘉欣丝绸、雅莹服装等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重点发展高端面料和品牌服饰。

二是做强做优产业链。深入实施“雄鹰计划”,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增强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鼓励企业专业化配套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补齐产业链发展的短板;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加强协作,发展“共享产能”、“共享工厂”等生产模式,提高产能利用率和协助配套水平;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努力攻克制约我市现代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是加快数字化改造。加强培育“优羽”、“织造云”、“毛衫汇”、“经编云”、“易品速”等一批纺织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帘到家”、“袜之源”等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生产”和“数字管理”的叠加,引导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打造一批智能化企业;以行业优势企业为依托,培育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有效整合、打通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推动我市现代纺织产业跨区域联动一体化发展。

四是推动时尚化发展。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新消费带动新产业发展,以个性化需求、时尚化发展引领产业转型。聚焦“纤维流行趋势”、“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服装流行趋势”等,深入研究消费需求和时尚潮流,加强时尚新产品开发工作;大力引进时尚设计领域知名机构和专业设计人才,提升我市现代纺织产业的创意设计能力;鼓励各产业集群组织设计大赛、展览展示、国际会议等各类活动,提升时尚地位、时尚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是加快智能化转型。发挥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皮革时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毛衫时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家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作用。积极推广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全产业链的创新、绿色制造水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加快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业、新设备的运用,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步伐,实施清洁生产,打造一批绿色车间、绿色工厂和绿色企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行业安全发展,打造优质高效现代纺织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嘉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在产业发展、空间优化、要素集聚等方面全力统筹,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支持我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改造提升中的重大问题;各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我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人才支持。围绕现代纺织产业人才引领、创新策源等方面,培育一批扎根实体经济、引领现代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浙商、高层次人才。加大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和品牌的培育,深化现代纺织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加强战略、组织、研发、运营、品牌、质量、风险等管理提质,推进小微企业基础管理规范、规上企业专精化管理、股份公司精细化管理、雄鹰企业国际化经营。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深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力度,对于现代纺织产业的重大项目,在安排用地、用能指标,规划、建设、环评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对现代纺织行业分行业进行绩效评价,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发挥亩均平台作用精准开展现代纺织产业链运行态势监测预警。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主流媒体对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的宣传好和引导,大力倡导现代、时尚、健康、绿色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在“96871”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增设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相关栏目,的作用,把“三服务”工作做优做实。积极发挥时尚产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依法治理机制,加大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仿冒、欺诈行为,创造有利于现代纺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汇聚形成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和支持嘉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


嘉兴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嘉政办〔2020〕8号)和《关于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嘉转升〔2020〕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培育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百亿级龙头骨干企业5家,培育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打造产业链完备的光伏产业新高地和核电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

二、重点方向

光伏产业。依托秀洲高新区、海宁尖山新区、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示范,打造覆盖从光伏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到光伏发电运营维护等完整的产业链,到 2025 年,全市光伏产业规模达到600 亿元以上。一是依托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源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太阳能电池、薄膜光伏电池及组件,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二是依托福莱特玻璃、瑞银科技点企业发展光伏玻璃、逆变器、银浆等辅料配材光伏发电系统核心部件,做精做强产业链细分行业。三是补足光伏下游短板。以科茂微、电腾云等重点平台开展光伏工程服务和太阳能发电应用,实现光伏制造与工程服务相互融合,补足光伏产业下游短板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核电及关联产业。依托海盐中国核电城平台,着力核电关联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释放核电关联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核技术运用与科研成果转化高质量服务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核电关联超亿元企业50家以上、核电及关联产业规模400亿元以上。一是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以沪浙核电产业共享区为基础,开展核电冷却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零部件、凝结水精处理系统、AP1000 核级泵阀设备、电渣重熔核材主管道锻件材料等研发和制造,构筑核电机械、电气、泵阀、材料等领域产业链。二是发展核电服务业。大力发展核电生产性服务业和核电工业科技旅游业,实施区域合作、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和文化提升战略,构建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圈,促进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嫁接融合,打造核电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三是发展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瞄准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方向,建立核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国内重要的核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依托秦山核电独特的核技术应用资源和优势,开展核素治疗、同位素药品和核医学研发,打造国内高端核诊断治疗中心。

三、重点工程

(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长三角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载体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紧密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双招双引”行动,引入具有核心专利和技术的国际知名企业在我市建厂和设立研发中心,建成一批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前沿技术引领工程。加快光伏电池组件、核电高端装备等核心技术攻关,突出具心核心竞争力和前沿性技术的发展领域促进新能源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充分发挥“筑巢引凤”、“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重点人才工程对前沿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梯队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的人才支撑体系。

(三)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深化“领军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企业培育库,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资源整合,引导优质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配套行业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形态,打造错位发展、安全发展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以“浙江制造”标准为引领,建立健全品牌培育与保护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标准话语权意识鼓励企业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引导行业协会、技术机构与企业合力打造一批市场认可、国际接轨的拳头品牌,提升嘉兴新能源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定位。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与特色,明确各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规划引导、科学推进,注重全市新能源产业整体布局,促进产业相对集聚发展,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二)加强政策扶持措施。督促落实国家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补贴等扶持政策,积极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对在重点区域的集群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和重点倾斜。鼓励金融创新,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和风创投基金、绿色贷款、股权投资等,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

(三)加强产业配套延伸。紧盯光伏、核电产业集群中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强化特色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依托重大平台、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做强产业链,集中优势资源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高区域产业配套水平。

(四)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地,充分发挥国际园区在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增长、区域带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新能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及浙江省大湾区战略,创新跨省市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合作和分工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五)加强产用融合示范。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打造产城融合、产用耦合、产研结合多位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区,增强优质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高端产业资源集聚能力,实现应用促进产业、产业支撑应用的良性发展格局。

 

 

附件1

全市光伏产业重大支撑项目

序号企业名称项目规模属地备注1嘉兴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秀洲高新区新上项目2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高端光伏产业链配套项目及全球最大的光伏背板玻璃生产基地秀洲工业区新上项目3嘉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3GW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及发电系统创新中心项目秀洲高新区新上项目4浙江嘉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服务国内近10GW光伏电站项目秀洲高照街道5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亿元的新增7.5GW高效电池、7GW高效组件项目海宁袁花镇新上百亿项目6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扩产1.5GW电池和1.4GW组件项目海宁尖山新区7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亿片500MW硅片生产项目海宁经济开发区8浙江艾能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光伏电池片制造项目海盐澉浦镇新上项目9浙江鸿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80MW太阳能电池片技术改造项目平湖新仓镇10嘉兴福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4亿元的年产5万吨汽车玻璃中间膜、500MW双玻光伏组件、200万平方米夹层玻璃新建项目桐乡经济开发区新上重点项目

 

附件2

全市核电关联产业重大支撑项目

序号企业名称项目规模属地备注1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核电技术核心企业,已建成核电机组9台,装机容量660.4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海盐秦山街道2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核电用管、核级仪表管等核电关联制造项目海盐百步工业园区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投资20亿元的氚同位素生产基地项目海盐秦山街道拟上项目4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公司总投资4亿元的乏燃料运输基地项目海盐秦山街道拟上项目5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3.8亿元的中核集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场内支援基地项目海盐武原街道、秦山街道6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的钴-60工业辐照源生产线项目海盐秦山街道7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1E级变频器柜等核电关联项目海盐武原街道8浙江朗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核级阀门控制设备建设项目海盐秦山街道拟上项目9晨晓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的核电安防系统项目海盐秦山街道10中国核电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405万元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海盐秦山街道

 

嘉兴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嘉政办〔2020〕8号)和《关于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嘉转升〔2020〕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控量提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优化提升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完善公共支撑平台,形成环境友好、特色显著、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发展格局,推动嘉兴化工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我市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比例大幅提高,先进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快速发展,基本淘汰技术工艺落后、安全风险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的化工产品,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到2025年,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化工新材料园区更加规范,大力培育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围绕降低城镇人口密集区安全风险和“退散进集、退低进高”要求,不断推进园区外化工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经营带储存企业的关停、转产或搬迁工作。

(三)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工新材料企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确保百亿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真正形成“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打造国内特色产业新高地。

(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经费(R&D)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高端专用精细化学品和先进高分子材料产品比重稳步提高。

(五)绿色化工全面发展。进一步创建绿色环保、本质安全的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危险化学品储存和远距离输送、提高中间品就地转化率、降低化工产业安全环保风险,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三、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为主平台,以三江化工、帝人化工、嘉化能源、嘉兴石化、兴兴新能源、信汇合成、合盛硅业、鸿基石化和卫星能源(平湖石化)、独山能源、众立合成等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工艺先进的化工高分子新材料。

(一)围绕化工新材料,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以液化石油气、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等为原料,着重发展C2、C3、C4、芳烃深加工、棕榈油五条化工延伸产业链。

(二)重点突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有机硅材料等七大类产品循环制造。

(三)培育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

四、重点任务

(一)统筹优化化工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依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据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优化化工新材料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各化工园区发展定位,逐步完善化工园区产业升级与退出机制,优化调整化工园区布局,强链补链,着力构筑“两园三区”的产业布局框架,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水平。

(二)优化提升产业组织结构。着力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造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品牌培育和资本市场对接,以桐昆集团、巨石集团等龙头企业为领跑者,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浙江制造”品牌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组织结构,合力推动嘉兴化工新材料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建设化工新材料企业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由区域内化工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独立创建或与产业关联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创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桐昆新材料研究院、嘉化能源循环经济创新研究院和卫星石化高分子新材料创新企业研究院等第一批嘉兴市创新企业研究院创建带动企业创建企业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提升核心及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到 2025年,建设创新化工新材料企业研究院 10家以上。

破解要素制约发展总部经济将资源依赖性强、环保成本大、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布局到其他资源优势地区,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不同区企业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现代经济形态。以桐乡的振石控股集团总部大楼项目、巨石集团全球运营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和桐昆集团总部大楼项目等带领建设企业的管理、营销、研发等产业核心环节总部经济聚集区。

(五)有序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资源再利用,推广化工园区产业集聚、能源有效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等先进生产方式,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被评为入选为绿色化工园区为样板,助力全市化工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重点,完善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链和产业链,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六)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以嘉兴石化在推进智能制造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构建面向化工新材料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化工园区标准应用体系,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被列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为契机,推进五大智慧系统建设,开展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在全市化工新材料行业培育2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七)大力推进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持续督促指导化工园区(集中区)完善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等工作,落实化工园区(集中区)安全监管、危险源监控、人流物流管控、应急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环境风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持续提升化工园区(集中区)管理水平。推动化工园区完善化工管廊、停车场、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化工园区危化品企业行政人员搬离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产搬迁和园区外商务楼集中办公场所建设。

(八)打造长三角区域级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参与联盟共建,借助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的筹建契机,通过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这一主要载体加强平台间交流对接;下游产业扩链,关注上海新材料产业载体内企业的产业化需求和扩容需求,一方面以延伸橡塑材料产业链为方向,另一方面以延伸乙烯、丙烯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为方向,加快形成以丙烯酸(酯)系列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化协作,加强与上海新材料高端技术研发机构合作交流,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将部分研发成果转至嘉兴产业化。

四、保障措施

(一)执行产业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政策,加强与财税、金融、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的衔接。强化政策约束和激励机制,切实发挥政策的规范引导作用。加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化各项政策制度,加快我市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二)落实支持政策。加大对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改造、高端产品发展、绿色安全生产、智能制造试点、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智慧化工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大对化工新材料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探索推广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优质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推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探索通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化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

(三)强化监督跟踪。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依法责令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条件的企业停产整顿、关闭退出。加大安全、环保、质量、节能等执法检查力度,加强污染物、能耗等在线监测和联网管理。完善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沟通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行业组织在服务行业发展、维护企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诚信体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提供公共平台服务。充分利用浙江中科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资源,加大公共平台建设,以化工新材料园区或者相关龙头企业发展方向为目标,嘉兴市化工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化工新材料研究院,通过各种渠道,搭建企业、高校和研究所合作的桥梁,集中行业智慧和力量,围绕清洁生产、本质安全、产品品质、开发补链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等实际工作,进行长期深入的创新驱动。

                     

嘉兴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嘉政办〔2020〕8号)和《关于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嘉转升〔2020〕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统筹、市场主导、整车突破、部件做强、协同创新”我市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原则,加快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工作进度,以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突破为重点,培育和招商引进并重,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开发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智能、互联和新能源汽车(包括氢能源)和主要零部件。实现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跨越,发展汽车发动机系统配件、传动系统配件、制动系统配件、电器仪表配件和汽车轮胎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

二、工作目标

嘉兴汽车制造产业总产值在 “十四五”末达到1000亿,在整车环节和汽车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上实现突破,整车制造规模超过十五万辆,形成一批协同制造、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点骨干企业,促成一批企业进入国际采购体系。我市汽车制品在全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规模和影响力实现大幅提升,实现总成化、模块化供货能力,形成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

依托南湖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嘉兴市经开区等重点平台,以及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敏实集团等重点企业,优先发展整车集成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依托韩泰轮胎、敏实集团等零部件企业,提升汽车轮胎、汽车照明、汽车音响、制动器、离合器等模块化产品以及汽车标准件、轴承等通用件产品在全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规模和影响力。

三、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加快推进汽车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确立“113”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格局,即一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平湖)、一个省级高端汽配产业基地(市本级)、三个市级汽配特色园(嘉善、桐乡、港区),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壮大。秀洲、海盐、海宁三地积极依靠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汽车关联产业。

(一)南湖区。依托敏实集团、普利特新材料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同步器滑块、轮毂、空调压缩机、液压油泵、外饰件、内饰皮革和复合材料等车用优势领域,提高与整车厂配套能力,加快融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推进大项目,加快敏华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建设,逐步集聚一批汽车领域的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团队。积极对接奇端长三角总部等项目。

(二)嘉善县。利用电子通信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培育驭势科技等智能网联和无人汽车产业,大力推动汽车系统控制处理器、模组、智能中控台以及智能导航、车用摄像头、胎压测量等产品实现突破应用。发挥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浙江汉丞新能源等在氢能源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作用,打造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三)平湖市。依托长城汽车工业平湖基地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氢能源电池及零部件等新兴领域,做优底盘、传动、内饰等传统优势领域,加快构建整零协同创新的汽车产业现代化集群,打造国内技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四)桐乡市。开发一批与主流车型相配套的汽车制动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和房车等特色领域,打造长三角领先的汽车制造业基地。

(五)市经开。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韩泰轮胎、采矣孚福田、科博达等为龙头,形成了以自动变速箱、发动机部件、燃油泵总成、汽车灯具、液压避震、子午线轮胎等协同发展的格局,着力“补链强链,建设长三角区域汽车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基地。

(六)嘉兴港区。重点发展氢气、液氢制备储运产业链,招引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氢能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港口机械、化工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示范运营,打造物流车应用示范平台,探索租赁、共享等商业模式,以此为支点逐步向乘用车领域渗透。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协同发展。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市场、技术、人才、信息等产业发展要素中,建立整车零协同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整车企业制定实施零部件战略伙伴计划,与龙头零部件企业在研发、等层面展深度合作,形成完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链间的潜存力量,以整车行业辐射带动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汽车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研究院,认定一批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工程,着眼于优化产业布局,采用竞争性选优方式确定一批试点企业。通过各企业的创新试点,显著提升试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水平,集中财力进行实行跨年度的财政持续扶持政策。

(三)进一步强化引提并举。结合嘉兴汽车制造业的结构特点,引进带动性强、溢出性强的企业,直接提升汽车制造业实力,为产业内其他企业的升级提供条件和协同发展作用。同时,支持现有企业提升综合能力,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装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大力鼓励企业通过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压缩生产成本,增强产 品竞争力,推动高效节能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电子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轻量化零部件等领域的发展;鼓励对现有老旧机加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让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进一步打造发展平台。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产业发展战略、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与产品推广、金融服务、企业管理、关键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管理与交易、物流和仓储等服务;二是拓展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能级,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化服务,并发挥互联网优势,强化供需双方在平台中的互动,提高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效率;三是健全行业协会功能,通过建立和完善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建立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的常态化活动机制,增强亲情联络,提升行业凝聚力,强化政企交流,为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服务。

 

 

 

 

 

 

嘉兴市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嘉政办〔2020〕8号)和《关于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嘉转升〔2020〕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我市智能家居产业特色,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服务型制造能力,推进产品功能改进、产品品质提升,以服务化发展和个性化定制为主抓手,推动全市智能家居产业往更加智能、安全、绿色发展,打造省级智能家居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智能家居转型升级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25年底,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智能家居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规模经济比重达到15以上。

(二)企业培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智能家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以上,其中10亿元、5亿元、1亿元企业分别为15家、50家、100家。

(三)“两化融合”进一步推进重点企业MES(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50%以上、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普及率达到60%以上;SCM(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0%。

三、产业布局

结合目前各地产业集聚情况,不断优化我市智能家居的产业布局,主要以海盐、秀洲、海宁、嘉善为重点,一方面抓存量,加快传统家具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向智能家居产业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抓增量,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实际,合理引进符合各地实际的智能家居产业。

海盐主要以百步智能家居培育基地为平台,依托友邦、法创科技、云时代光电等集成家居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国集成家居产业发源地的集群优势,整合实木家具、软体家具、板式家具企业,稳步实现向定制家具、木地板、橱衣柜等全屋定制产业链的延伸;提升智能家居技术,完善产品门类,使智能照明系统、控制主机、电器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系统、对讲系统、家居布线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智能电水表等智能系统与集成家居进一步深度融合。

秀洲业主要布局智能家具、家电、智慧照明、集成装饰等细分行业,以王店·国际吊顶城,王江泾智能家居产业园2大平台集聚,打造以麒盛科技、顾家家居、恩龙沙发、生辉照明、鼎美电器、品格卫厨、美尔凯特、奥普等一批智能家居行业龙头企业。

嘉善主要以智能家居(木业家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产业,以“互联网+全屋定制智造工厂”为核心,重点引导木业家具企业应用自动化控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形成“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专用网络”的工业物联网。对接天猫、淘宝、红星美凯龙-星聚供应链管理平台、厦门同安采购平台等线上平台,搭建“互联网+全屋定制+智能制造工厂”。

海宁智能家居主要以智能厨电产业为主,形成以集成灶为主体,水槽、洗碗机、蒸箱、厨房净水设备等多产品协同发展的格局,以美大、火星人、科大、潮邦、优格、厨壹堂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好全国三大集成灶生产基地之一。

四、实施路径

(一)实施“设计+”行动,提升产品个性化

数字化推进产品设计。鼓励企业增加研发设计投入,增强设计能力,推进AutoCAD、 UG、SolidWorks等数字化设计软件应用,实现产品结构及特性的数字化设计,推进ANSYS、Proteusdeng、LabView等软件,实现产品特性的数字化仿真,优化产品设计。到2025年,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100%。强化企业规范设计,提升企业自身安全水平。

(二)实施“新技术+”行动,提升产品及制造过程智能化

推动产品智能化。应用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家居产品的智能化,建立在以大数据为核心,由硬件系统(集成家装系统、家具系统、照明系统、智能家电、智能硬件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一个家居生态圈,实现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互联互通、设备自我学习等功能,并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到2025年,重点企业产品智能化率达到75%以上。

(三)实施“互联网+”行动,提升产品服务化

鼓励企业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柔性化生产等协同集成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鼓励企业采用虚拟设计、众包设计、云设计等模式,探索面向个性化定制的设计,优化和提升产品功能。智能床领域着力开发“大健康”功能,增加睡眠、健康等显示与预警、辅助治疗等功能;集成家居领域,着力推进云设计,通过精准定位、科学规划,进行在线快速设计,实现 3D全景效果,提升用户家装体验。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创建,云设计数量力争超百万。

五、政策措施

(一)行业集聚扶持

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亿元、50亿元,且当年实缴税收增速超10%(含)的制造业企业,当年增长超10%部分形成的市、县(市、区)地方贡献部分全部奖励给企业。实施“雏鹰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15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2019年(含)以后升规且连续三年在规的制造业企业给予30万元的奖励。

(二)建设平台扶持

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家居产业平台,按平台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限额50万元。企业通过该平台年度网上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该平台交易的年度销售额1的奖励,每家企业最多奖励不超过50万元。

(三)区域品牌宣传推广扶持。

1.行业发展论坛扶持。鼓励企业举办以行业发展方向、技术、管理等为主题的论坛或研讨会,每次给予活动组织经费50%的补助,每年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2.开拓市场扶持。广告费扶持,企业租赁户外广告牌进行我市智能家居整体宣传的给予广告宣传费补贴,每年补贴最多不超过50万元;展览费扶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会,进行区域品牌宣传推广,给予80%的宣传经费补助,每年最多补助2次,每次补助不超过20万元。